剧名评分
《漫长的季节》5/5

一、人性与时代的交织——“打个响指吧”

打个响指吧,他说
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
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
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

《漫长的季节》讲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九十年代的故事。它选择慢慢讲述巨变,就像那首小诗中说的——“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;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”。辛爽导演选择温暖而明亮的秋季描绘人们心中萧索寒冷的东北,也勾勒出故事的主人公们内心世界的萧索和寒冷;用近乎与现实同步的拍摄节奏,呈现一个已被浓厚滤镜罩住的时代。

当王响骑着他的二八大杠自行车从小坡上忧愁地滑行而下,当老太太一步一步拖着垃圾车艰难地攀上台阶,当王阳给沈默在铁轨上朗诵一首还未写完的诗,当龚彪揪下来丽茹种的马蹄莲……没有什么是迅速的,就像那首名叫《从前慢》的小诗。仿佛时间凝结成触摸得及的实感,一切的节奏都像是能被观众所感知到。

故事将个体的命运与时代的浪潮巧妙地交织在一起。王响是一个普通的下岗工人,他的人生似乎被时代的变革扑面而来的寒风裹挟着,像一片落叶飘摇不定,而他的家庭却因为一起连环杀人案而家破人亡;龚彪是九十年代的大学生,是天之骄子,却为了丽茹冲冠一怒而被下岗,王阳是个高考落榜生,作为“桦钢子弟”但不愿意进入桦钢,他更喜欢外面的世界,最后为救沈墨而牺牲……他们的命运,也是这个时代中无数人的命运。

就像王阳的那首小诗中说的——“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,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”。是啊,王响为了“立功”而主动去调查桦钢杀人案的时候,他并不知道这将使他成为孤家寡人;龚彪问王响要他给自己和丽茹搭线的时候,他也并不知道这将带来他今后十几年的落魄,甚至因她而死;王阳第一次见到沈墨的时候,他更不知道自己将因挽救这个女孩而死。

但遥远的事物被震碎了。

王阳的诗歌创作也是剧中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。各个角色的命运转折,如同一个个响指,逐渐将遥远的事物震碎,将他们的生活支离破碎。就像鲁迅曾说的,“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,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。”剧中角色的人生逐渐在我们的面前被震碎,就像是一面镜子,映照出角色,也映照出观众内心的矛盾与迷茫。

剧中的角色设计带有着一种人性的真实,这也是观众与之产生共鸣的关键。剧中的角色都只是普普通通的人,普通到好像在我们身边就能找到原型。他们在面对困境和命运时也会心有余悸,他们在遇到生活的巨变时也会迷茫。

他们,也是我们;这是一首给我们生活中被震碎的事物的挽歌。

二、精心炮制的工笔——“这样的时刻让我殇于父亲之前”

王阳的结局在第七集就已经展现给了观众。

在第七集,王响到王阳屋里翻菜谱,他翻到了一本《阿橹之死》,他无意间翻开,念的就是这首诗的最后一段:

这样的时刻
让我殇于父亲之前,让母亲
以挽歌的绝唱
为我,也为大地上的四季
守眠

是啊,这样的时刻让他”殇于父亲之前”,而王阳的母亲也”以挽歌的绝唱”为他,也为“大地上的四季”而守眠。

通过这一首小诗将王阳,甚至是罗美素的结局巧妙的提前“剧透”给了观众,辛爽导演的能力可见一斑。

不仅仅是剧中的诗,这部剧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很有寓意,明显是导演精心为观众炮制的工笔,更是几乎没有一处废笔。

就像王阳不止救了沈墨一次,而是救了两次,一次在1998年,一次在2016年。

在1996年,王阳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将沈默推上岸边,使她重获新生,而2016年,王响用他给自己买的毛衣沾上水,为救沈墨争取了时间,间接地,再一次救了沈墨。这是非常动人的一笔——就像在告诉观众:王阳一直在守护着沈墨。

而龚彪的人物线更是用暗喻贯穿始终。

在第一集中,王响分析龚彪买的二手车——“泡过水,发动机还大修过”。没想到这也暗示了龚彪的结局。在第十一集中,将龚彪的车撞进河里的车是“郝哥货运”——是的,丽茹的姘头就叫郝哥。

弗洛伊德是龚彪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名字。一本《梦的解析》,他从青年读到中年。龚彪和丽茹在云雨之前,他从怀里掏出的正是这本书,这也揭示了他和丽茹的结局。

丽茹在和龚彪吵架时,也说他“真羡慕你能活在梦里”,在他们离婚时,龚彪也说“咱俩一起过那么多年,像做一场梦似的”,他最后给丽茹的美容店取的名字,也叫“如梦”。

可以说,“梦”贯穿了他的一生。

“梦”是弗洛伊德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,在《梦的解析》里,他指出:“梦是欲求的满足。”是啊,龚彪至死都没能完成他的梦;他初入桦钢,看见的是美好的人生,是出人头地的机会,而厂长却只让他倒水;遇见丽茹,以为是爱情,没想到却毁了自己的一生;他养赛鸽,想要靠孵化赛鸽来赚钱,但赛鸽却迟迟不下蛋;他买新车,没想到却是泡水大修的二手车。

但龚彪的一生是值得的,他是个好人。从他进入桦钢,结婚到离婚,再到他的死,都能证明他是个好人。他苦了大半辈子,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刻,他终于等到了生活对他露出了灿烂的笑。他活在梦里了大半辈子,彩票终于可以兑现了他的梦。他是开心的,他死在了最开心的时刻。

辛爽导演以他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细腻的情感表达,将一个关于人性与时代的交织故事娓娓道来。这部剧集宛如一幅精心炮制的工笔画,将诸多细节展示给观众,以其细致入微的刻画,令观众为之动容。

三、富有戏剧性的情节设计——“向前看,别回头”

“这个秋天咋这么长呢,像过了一辈子似的。”
“爸,你看,下雪了。”
“这雪爸见过,这是从过去来的。”

《漫长的季节》的故事始于铁轨边,也终于铁轨边。

故事的开始,王响被困在过去的季节中,被困在对儿子的死亡的真相的执念中。

故事的结局,一切终于水落石出,他找到了答案——他的儿子没有杀过人,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沈默的新生。

于是,他终于可以放下执念了。

他站在铁轨上,追逐着那辆二十年前的列车,对过去的自己喊:“向前看,别回头”。

王响像是一个被执念牵引的人,在过去与现在之间徘徊。王响的心中,是那个温暖的秋季,是儿子无邪的笑容,也是无法逾越的死亡界限。这种内心的挣扎和情感的交错,富有着浓郁的戏剧性。而结局宛如一场情感的解放,王响的内心得以平复,他终于能够放下心中的执念。而这个答案,不仅对王响意义重大,也直触到观众的内心。

所以王响说“向前看,别回头”,不仅是对自己说,也是对观众而说。

但王响也死了——在玉米地里有一点红色和灰色,像是他倒在地上了,灰色是他的裤子,而那团红色是他的毛衣。

王响的死亡不仅是他命运的终结,也是对观众的情感冲击。这种戏剧性的转折也恰好是导演为观众留的开放式结局。

他的后半生一直活在过去,好不容易得到了答案,放下了执念,终于可以为自己而活了,却在这时候死去了;仿佛他这一生,都是为痛苦而活的。但我们也可以欣然接受美好的结局,做着导演为观众营造的梦——王响有一个为自己而活的晚年,他苦尽甘来了。

本剧最有创造性的一点是其对时间线的处理和把控,三个时间线的故事交叉跳跃着展现在观众眼前。它们各自的悲喜轻重,也掂量着那段时间里生命的重量——或许是不可承受。

而最终,他们的命运汇入同一条河流,那条河流看似平静,却已有千渠汇入。

这种叙事方式在剧集的结局得到了完美的体现,三个时间线的故事在这一刻相通,角色们的命运与时代的变迁交织在一起。他们的经历也好像那河流中的一条条支流。虽然各自不同,却又都打着时代的烙印。

在后来,桦林下了一场大雪——这场从过去来的雪,终于落下了。

四、尾声——影像、质感与细节

辛爽导演巧妙地运用影像语言,将剧中的人物、场景和情感交织在一起,呈现出浓厚的时代氛围。他以温暖明亮的色调营造出东北秋天的美好,这种选择不仅为故事赋予了特殊的情感氛围,还与主题紧密相连。通过镜头的调度和转场展示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,这种影像质感与故事情感的融合,使得剧集更具观赏性和感染力。

而画面的处理非常细腻。从王响骑着自行车在秋风中的画面,到沈默沉思时的特写镜头,再到决定复仇的三人,画面仿佛深入到角色内心的情感,其质感精致,宛若一幅精心绘制的油画。

本剧中特别有趣的一点是,故事地点虽然为东北工业小城,但主要拍摄地点是云南昆明。这样大的纬度差距却在剧中鲜有穿帮。而在现实中,东北的秋季是十分短暂的,如此漫长的秋季,只能在云南找了。

当然,即便如此,其复刻的细节之深仍使人佩服——从玉米地到东北美食,从工业污染到家属楼,东北的方方面面都被剧组用心的复刻。而从角色的服装到道具的搭配,都充满了当时的氛围。这些细节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,还让观众回味起那个特殊的时代。通过这些,剧组十分用心的为观众编织了一个九十年代的梦。

影像、质感和细节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处理,更是表达人性与情感的方式。在剧中,这些元素相互交织,为观众营造了一个感性的观影体验。观众不仅仅是在看剧情的发展,更是在感受角色内心的情感起伏。影像的美、质感的细腻和道具的细节,是本剧的最大助力。

予被震碎的事物以挽歌:简评《漫长的季节》

https://blog.langdon.one/archives/elegy-for-shattered-things-a-brief-review-of-the-long-season.html

作者

澜璒

发布时间

2023-08-16